暴露狂第二趴,來整理分享一下第一次六天五夜重生呼吸的體驗。這樣翻開自己曾經的苦痛不堪與不成熟,大概就是想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大家知道,生命中的各種煩惱都是有機會釋放轉化的,雖然每個人的過程是不同的,適用的方法也可能是不同的;除了重生呼吸和靜坐之外還有好多好多課程好多好多方法,但我想萬變不離其宗:往下挖,往內看,不需要慧根只需要相信與練習,相信你可以,然後練習愈來愈了解自己。

〖重生呼吸基本理論基礎〗:因為某個經驗造成某些情緒,而這些情緒造成某個信念,雖然可能顯意識並不記得,那些情緒還存在身體裡,信念也還存在腦裡,影響著我們的言行舉止。重生呼吸是一種呼吸法,透過連續的大口吸氣,讓那些情緒可以浮現進而可以釋放,或是進一步讓事件或信念浮現,得到可以放下和轉化的機會。(再次重申,這是我個人對重生呼吸的理解喔,不是官方認證的說明喔)

簡單來說,課程前一個月左右和大衛遇到一個很大的瓶頸,當時想著朋友一直說重生呼吸很快的,也想說離開幾天也是好事,所以就很臨時地決定參加。呀,這麼說來也是一年半前的事情了,感覺像是另一輩子。細節的心路歷程是有點模糊了,不過所謂瓶頸並不是新的問題。我和大衛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和世界互動的方式真的很不一樣,經過多年相處,倒是也找到一些agree to disagree的方法,刻意避免去觸及我們的差異,而我理智上也知道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過人生的方式,但每當看到他的某些言行舉止,我如果就是不認同就是覺得是錯的又該怎麼辦呢?都不是針對單一議題的看法,而是更為核心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像是我很關注的靈性成長他認為是胡言亂語,像是我在乎言行對他人的影響他覺得只要他是這麼想只要他是對的其他人怎麼想又與他何關,像是當我為了和諧而折衷的時候他一點都沒有想要在任何事情上有任何的讓步。一直避了很久不正面衝突的種種擺在眼前,雖然不是吵架,但我們都不知道下一步還能是什麼。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程的細節不記得了,不過重點在於結尾。

四個人的展覽,中間還有四人接受採訪的過程。總之展覽即將開幕,還是開幕當場,警察來了,說其中一個男展者是殺人犯,其中一件展品預計就是要以屍體為組件。

畫面一轉,我和這個長得像是〈the Neighbors 外星鄰居〉裡面的Larry Bird的男人坐在屋頂邊緣聊天。他有種獨特兼詭異的藝術家沈默氣質,在這個畫面之前還看到一本雜誌,介紹他開的威士忌店,裝潢得非常有質感,品項也豐富。我淡淡地稱讚著他的店,他突然說道,被警察毀了他的展覽實在是太可惜了。我沈默了一下,只問道:那你真的做了嗎?他也不猶豫,只答道:是。我說:那我也無話可說了。聽完,他便沈默離去。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的六月能量週報裡面分享了這首詩,作者是家族排列療法的創始人。很是言簡意賅地講述了臣服的概念。

臣服與接受呀,又是另外一個說起來很簡單的事情。但很喜歡詩裡面說的:傷害的只是自己。確實呢,最終說來不過是自找苦吃。不過一樣是腦袋明白但還是無法完全轉過來,也是某種吃苦當吃補吧(笑)。反正都是過程,反正都是體驗,既然還需要繼續練習那就繼續練習,這樣的掙扎,我同樣允許。

話說靜坐時想起這個,倒是不由自主地把我想成我們,因為親愛的我自己委員會也是常常會意見不合呀,每一個小字輩都需要好好聽進去(噗)。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憶中應該是從國中就開始喜歡貓,真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曾經想過是不是因為名字所以才喜歡上貓,或許也有一點關係吧,但我想或許更多是個美好的巧合。喜歡貓的形象,喜歡各種資訊裡面提到貓的個性,或許也覺得和自己有相似的地方。總而言之,至少從那個時候就喜歡上貓,高中的時候在音樂課上看了《貓 Cats》,還覺得喜歡貓真是與有榮焉。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想要養貓的呢?應該至少是離家之後吧,沒有印象曾經動過要和家裡爭取養貓的念頭。大學還是研究所的時候我想,等我長大了(笑)等生活穩定了再來再來考慮養貓,就這樣等呀等呀,等呀等呀,等到了已經在新加坡兩年覺得應該算是穩定了吧的三十三歲,終於認真覺得時候到了,然後又拖磨了快要一年,Fitz終於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和Fitz相遇是在新加坡的SPCA(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多虧早幾年台灣就開始以領養代替購買的教育,我們拖磨的那一年也跑了幾次收容所,但是前面幾次都沒有心動的感覺。後來大衛不知為何決定很想要波斯貓。嚴格來說品種貓在收容所必然是少見的,但也就這麼巧,印象中他有這個想法之後的下一次去SPCA,三歲的Fitz就在那。當時其實另外有一隻不到一歲的小貓我看了也很心動,一方面可能是在想像中一直覺得會從小貓養起,想像中也不知為何一直是短毛貓。但是大衛想要波斯,Fitz感覺起來也滿喜歡大衛的,我想這點很重要,而且年紀比較大的浪浪據我所知被領養的可能經常比較低。猶豫了好一陣,我和大衛說,雖然第一印象我更喜歡另一隻小貓,但我知道不論選誰,我都會和牠培養出感情愛護牠,而既然大衛說想要波斯就出現了波斯,這也是難得的緣分,所以三天後,Fitz就隨我們回家了。而也誠如我說所說,對Fitz的情感確實就很自然地愈來愈濃,愈來愈覺得牠就是完美的選擇,必然的偶然。

IMG_8670.jpg IMG_8680.jpg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突然覺得好像應該補充說明。

其實這樣程度的發現對我來說也是相對難得的。所謂的程度大概指的是核心程度,或說重大程度,或說影響深遠程度。雖然就事件發生到發現狀似不過一兩天也不過是三輪靜坐的事,但其實,要說這個過程走了至少有十年可能也不為過。

每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每一次發現自己又陷入同樣的狀況,每一次對於自己的反應也很糾結,每一次告訴自己下一次應該要如何如何;每一次察覺自己的狀態,每一次和自己溝通,每一次冷靜下來,每一次的反覆和不知所措和迷惘,每一次懷疑自己到底怎麼了,每一次覺得需要改變;每一次靜坐,每一次清理,每一次療癒。當下不一定有什麼進展,也不一定都直接與最終的這個發現有關,也有進一步退兩步的時候,但其實就是這每一次努力踏出的每一步,才有機會走到這裡。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噎,這才發現原來一直念糊了,是轉ㄌㄧㄝˋ點不是轉ㄌㄟˋ點。

一直想著要來記錄一下目前三十幾年的幾個人生轉捩點,有些是選擇有些是被選擇,有機緣也有巧合。都說人是自己所做的每個選擇所組成的,每個大大小小的決定都是走到此時此刻的自己的步伐。不過有一些決定或說事件確實更為明顯地改變了人生的走向,或者說,後面的很多發展都是基於這些。倒不是被選擇的一定就比沒有被選擇的好,其實也很難具體想像其他支線會長怎樣,又會成為怎樣版本的自己。我想我也會喜歡那些版本的我吧,只要我在每個平行宇宙都能夠努力面對自己,就像我喜歡這個版本的自己一樣,即使不完美。

之一,七歲,爹過世。雖然不是自己的選擇,但這是人生的第一個大事件。我好像在大學還是研究所的時候想過,如果成長過程伴隨著以光宗耀祖為己任又不苟言笑的爹,可能會一路第一志願一直念上去,沒有太多餘裕可以去發展興趣和朋友相處,然後或許會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和家裡大吵出走,又或者這樣的勇氣要到很久之後才會出現,但當然生命中的其他人也會因為這樣而成為不同版本的他們,而我對於男性的想法和相處方式勢必也會和現在不一樣吧,雖然我還不非常清楚現在的想法和相處方式又是怎麼受到影響。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不細說事件的過程了,因為事件不是重點。簡言之,某晚大衛和一個朋友起了一個小衝突,而其實這個過程很短,大概不到十分鐘,而衝突是在最後才發生。事情本身不是什麼大事,也有我疏忽的部分,接著大衛叨念了我一陣,我也對大衛解釋和道歉,也和朋友對於我的疏忽道歉。

那天晚上拖了好久才有辦法去睡,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但又揮之不去的感覺,而腦袋裡面一直轉著和事件有關的念頭和想法,理不太出來頭緒卻也無法停歇。一方面想著自己的錯:其實是因為我沒有注意到要提醒雙方,所以雙方都處於意料之外,而明明多注意一點該提醒的提醒就不會有這個意外,明明中間有很多機會可以介入就能大事化小事化無,我卻沒有做到;一方面想著大衛的小爆發:實在是很煩,老是這樣爆發不去處理情緒的根源要到什麼時候,但又想他那一陣子壓力確實很大,而且和以前比起來,真的可以感覺出來他也很努力克制;此外也氣朋友,看得出朋友最後情緒也有一點上來,而且回應方式基本上是有點「你也太小題大作」意味,所以也因此激出大衛最後的小爆發(雖然現在想想,或許也只是單純想用玩笑的方式緩和),不過就知道大衛是這樣閃一下就沒事,幹嘛硬是要回,但又想以朋友的角度確實莫名被炸到,而以朋友的風格來說其實也不算是太硬的回應;然後又回到我的錯,我怎麼沒有開口阻止大衛或是維護朋友,怎麼沒有一開始或是中間介入;然後又開始想著大衛的錯,朋友的錯,然後想著大衛跟朋友會不會又要僵一段時間,然後因為這整個事件基於自己的疏忽而覺得有責任避免他們的關係因為這樣的小事惡化,然後對自己覺得有責任感到生氣。

無限迴圈。

文章標籤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感覺在一起。會把這個部分特別拿出來說,是因為對感覺派的我來說,靜坐的時候雖然也會有想法亂飛的情況,可是更多的時候更明顯的是感覺。當我說感覺,有可能是情緒感覺或是身體感覺 -- 一開始只是因為在我會的兩個語言裡,都是用同一個表述來形容身體和情緒:感覺/ feeling(不知道還有哪些語言也是如此),所以很自然地就直接使用感覺一詞,不過倒是也慢慢發現,情緒其實是很身體的,而身體感覺也可能是很情緒的,有時候可以分得清楚,但有時候也可能很糊在一起。

而這裡描述的感覺,主要指的是不舒服的感覺。靜坐當然也會有舒服的感覺,身體上可能是一種微微的發熱,或是微微的震動或酥麻,一種鬆泛和舒爽,那舒服的感覺大多是處在靜裡面或是接近靜的時候會出現,所以情緒上大多是平和沈靜的。並不是在說不舒服是不好的,其實不舒服的下面就是寶藏就是契機,只是我們自然是在面對不舒服時才會想要逃避想要消滅它想要不去感受,所以更是需要學習/練習怎麼去接受和允許感覺的存在。

以我個人來說,目前靜坐的時候還是身體感覺比較多,包括各種痠、痛、麻、卡、悶、噎。倒不是每一次都會有身體不舒服的地方,也不是每一次都是一整套出現,有時候某個部位會痛一陣然後換另外一個地方,也會有某一陣經常出現同一個地方的不舒服。相對來說比較少直接一上來就是情緒感覺,但也有時候基於靜坐之前發生的事件,有可能在靜坐一開始就帶著事件所引發的情緒,也有的時候不一定有特定事件,就是一種不知如何解釋和形容的躁或不平靜。有的時候,單純是身體在自我療癒自我清理,而有的時候,也可能會發現身體感覺的下面,其實是某個情緒。又有的時候跟著感覺會有一系列的想法出現,從這些浮現的念頭和想法中也可能會找到某些線索。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身上有三個東西相互牽扯關聯著:想法、情緒、身體。這個人生遊戲的第一大陷阱,就是我們對這三者毫不猶豫的認同,或者說,把它們等同於自己。其實就我們從一出生到現在的經驗,要不把它們視作為本體也太難,畢竟我們時時刻刻都被想法情緒還有身體包圍著,每分每秒都被它們牽引著。不過大概可以說這就是這個遊戲累積關卡的方式吧,然後,隨著機緣開始接觸到這個觀點,就可以正式打開地圖進入打怪升級階段(笑) -- 我還在理解的初期,慢慢從從腦袋層次的理解到有一些親身體會,簡單來說,這三位一體都是了解自己的最好線索,你會慢慢展開你的地圖,戰勝或收復大小魔王,得到最後的寶藏:與真正的自己團聚。

IMG_0812 (1).jpg

下面這些基本上都是從個人體驗以及書、課程、其他靈性夥伴等訊息管道綜合起來的。我也還有很多部分沒法解釋得很清楚,畢竟我也還在路上,不過我想有一些基本觀念還是很值得分享的。

文章標籤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一次的靜坐都是不一樣的。我想是因為每次靜坐的時候,自己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

唯一不變的大原則,就是保持呼吸,然後觀察自己體內發生的一切,然後隨著呼吸去感覺察覺到此時此地需要看到收到得到的一切。

呼吸。可以很簡單就從自然的呼吸開始,通常自然呼吸的時候,不會吸滿氣,也不會吐盡。每次的呼吸,都盡所能地維持著均勻穩定,每次呼吸,都再稍微放慢一點速度,再吸得深一些。每次一點就可以了。有時候會有點躁,心跳莫名有點快,那就跟著心跳的速度來,跟著身體的感覺走,輕輕抱著這不知道是什麼的感覺一起呼吸,可能就會發現呼吸和心跳自己就漸漸平緩下來了。當身體自然想要改變呼吸的速度、節奏或是方式,也一樣跟著身體的感覺走,可以用鼻子或是嘴巴吸氣或吐氣,可以吸飽吐盡,想要的話也可以一口氣吸或吐,也可以不刻意讓呼吸變深而讓它自然的反覆觸碰到某個地方。然後就是持續去體驗身體裡面產生的所有變化。

文章標籤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觸靈性成長應該十之八九都會遇到這個教導:「你的想法不是你,你的情緒也不是你」。簡單來說就是人會把想法和情緒當作是自己,所以需要是對的,所以容易緊抓著想法和情緒,以至於被想法和情緒帶著走,因為如果把它們當作是自己,它們的消滅就彷彿是自己的消滅,怎麼能夠不用盡全力去維護它們,去把它們當成最重要的中心。吊點書袋來引用《Power of Now 當下的力量》,第一章的標題開宗明義「你不等於你的心智」。「在成長過程中,在個人及文化的外在環境塑造下,你逐漸勾勒出一個自我形象。這個幻影般的自我形象稱為『小我』,它由心智活動組成,需要不停進行思考才能存在。關於小我,每個人對它的認知不盡相同;對我來說,它就是指虛假自我(false self),是人們無意識地認同於心智的衍生物。」(p45-46)心智一詞在這裡指的是思維以及各種情緒和無意識的心理-情緒反應模式。

IMG_7610.jpg

印象中第一次確實發現原來我的想法不一定是我的,應該是2010年在倫敦的時候。當時師大翻譯所畢業,拿著英國的學位後簽證(post-study work visa),去倫敦找工作間兼和遠距了兩年的大衛住在一起。基本上英國還在2009歐洲經濟危機的餘波中,在那人才濟濟的大汪洋中,我這隻小魚接連好幾個月沒有半點工作的消息。大概就是找工作的這段期間吧,大衛和我說起房租的事情,讓我大吃二驚。第一驚,以為他原本offer的就是讓我借住在他這裡,以減少我在倫敦的生存成本/ 延長可以在倫敦待的時間,而第二驚,發現我的第一個想法是「你不理所應當該照顧我幫我出嗎」。當發現這個想法的時候我真真愣住了,雖然可以理解大致是成長環境的社會文化和傳統價值觀所潛移默化來的影響,可是我沒想到身為受過高等教育的新時代新女性(笑)我竟然會這麼想。我的頭腦並不這麼想,可是我卻有這樣的想法,什麼跟什麼的狀況。糾結了一陣子,決定要選擇當新時代新女性(笑);或者該說,儘管我還是會享受被照顧被寵,可是我選擇認同男女平權以及女生依照自己的能力照顧自己是很好事情。說坦白話,當時或多少還是帶有一點passive aggresive的報復心態,一種「好啊,我付房租啊,反正沒錢了我就回臺灣,我們也就罷了」的感覺(笑)。不過時至今日,我是真心很享受財務自由,很享受我有能力這麼做,很享受關係之間施與受的平等。

文章標籤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大肆宣揚,不過本來這個週六我要註冊結婚,不過現在又沒有了(笑)。

新加坡的註冊流程是:先找到一個有證婚資格的人(並不是公職,看起來比較像是有名望的社區領袖的概念),先取得證婚人的同意,確認時間地點,然後找好兩個證人,接著上ROM(Registry of Marriage)網站提出申請,填入所有相關人等的資料以及確認好的時間地點;註冊時間必須網路申請的七天後到九十天之內。基本上我們就打算在自家陽台完成證婚儀式(平均20-30分鐘),是否要宴請打算之後再議,所以相比起來需要協調的並沒有太複雜。

由於希望在澳洲的一對朋友當證人,所以基本上就是直接問證婚人整個四月所有週末的時間(四月的話澳洲學校放假,朋友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來),而得到的回覆基本上要嘛是已經訂滿,要嘛就是六七點後,唯一只有4/18週六五點就可以,而因為希望儀式過程是有日光的,所以就這麼確定了日期。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從頭。去年十月下旬上完草藥營後,我直接就回新加坡,隔天就開始工作。從四天三夜所有時間全心全意地面對自己,突然跳接到該找哪個partner,要怎麼說服他們合作有什麼好處,要怎麼跟正在討論中的partner討價還價,落差一時間太大,整個人突然有點情思倦怠。其實找到這份工作之前就已經有同樣的不滿足:我一天八九個小時到底成就了什麼貢獻了什麼?工作是不是可以有更多意義呢?當時也丟了藝文相關的職位,想或許是兜了一圈回到原點的契機,不過最終因為這個工作屬於天下掉下來的那種(指機會出現的方式),而基於我過往的人生經驗,基於工作內容聽起來是有可以發揮的空間也應該會有趣,所以還是留在網路科技業。每家公司每種組織每個工作自然都有各自的挑戰,但那些且不管,上完草藥營之後,同樣的不滿足和疑問又浮了出來:就這樣嗎?

過了一陣子和大衛說起這回事。大衛去年上完瑜伽教師師資課後,開始一週教一兩堂瑜伽。聽我說完,他說,他教瑜珈的共享辦公室其實曾經問過他有沒有認識會靜坐的人,當時他忘了跟我說(小翻白眼)。我說,我沒有帶過也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做,可是我很有興趣,讓他去問是否還有需要。我是這樣想的,雖然我靜坐的經驗基本上是至福氣息的在家功課,沒有點化過也不適用(靈氣系的通常會有點化的環節,簡單理解,像是調頻,讓你可以接收到那股能量 -- 我邏輯推論各家靈氣點化接通的自然是各家獨特的那股能量,雖然源頭可能都是一樣的,不過我得誠實地說這部分研究得不深,大家原諒我不求甚解先這樣就過去),而我也不清楚有和沒有至福氣息的靜坐具體到底有什麼差別,不過以我個人的經驗,我還是覺得靜坐除了土法煉鋼就是坐之外,還是有一些小竅門的(找不到更好的字眼),而單純以個人經驗來分享,應該也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吧。

然後宇宙開始祂的神安排。又過一陣子和Anne提及開始帶靜坐的可能,她說,那她正好過幾週後她每週二的線上療癒有幾堂上不了,讓我來帶靜心,又隔幾天,去植物園靜坐,Glady's 說這是今年最後一堂,明年也會有旅行計畫,歡迎自願者來帶靜坐(當下就是一個忍不住心裡大笑加大喊 WTF,我的宇宙跟我一樣常常是丟大直球的)。但不論如何,畢竟是沒有做過,想那就來練習看看吧,然後正好有朋友的法國室友想要嘗試,十二月初便給了彼此互相的第一次(笑)。她做完的第一句話「啊、半小時了嗎?」讓我整個人都安心了,還好沒有毀掉別人的靜坐初體驗。後來又有幾個朋友好心地借我時間練習,加上帶了幾次線上療癒的靜心,這才稍微篤定一點,我好像真的可以。

文章標籤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家娘親靜坐應該也有快三十年了,所以其實我從小就知道「靜坐」這個,呃,行為(笑)。

國小的時候記得我家娘親曾經在彰化祭出坐一分鐘一塊錢,想拐(笑)我們一群孩子來練習,後來給帶去佛學夏令營,青少年期間也有跟著媽去她學習的佛寺或師父那邊,模模糊糊的印象中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靜坐的環節,然後到了大學和研究所,台南阿嬤家附近的菩薩也不住提醒該靜坐呀,不過即使是如此,還是沒有執行。

現在回想,可能是因為覺得靜坐宗教感太濃(對於靜坐的接觸一直都是在佛教的context之下),另外也不知道靜坐到底是要幹什麼的:曾經有過的靜坐經驗印象中並不算非常差,至少應該不是數著每一秒硬撐著的,雖然常常做完胃脹氣 -- 只是雖然沒有非常難捱,我並不知道也沒有體會到靜坐到底是想要達到什麼(反倒是靈動好玩多了)。此外自然也是因為青春正盛的時候時間怎麼都不夠用,給課業給朋友給外面的花花世界給自己看書看電影畫畫給各式各樣的體驗給常常不足的睡眠,完全沒有動力(或該說動機)去做一個自己沒有太大感覺的練習。

文章標籤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完全不是預期中的科幻片,而是以宇宙作為背景的文藝片(笑)。

undefined

第一次聽到這部片,是一個朋友說很不喜歡,說整部片都是布萊德・彼特自戀式的自言自語。

文章標籤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搬來新加坡之前其實就有心理準備要進入第二輪磨合。不,與其說是心理準備,應該說是一直都是這麼覺得的,所以當親朋好友問道:喔那你們是要結婚了嗎(畢竟也這麼多年了),我總是說,先在同一個城市再說,而其實我真正想要說的是,看能不能撐過去再說。

2008年認識2009正式定義為交往,這七年(啊勒幹、七年了)其實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遠距離。後來去倫敦找工作的那15個月是第一輪磨合,基本上是差一點分手了(笑)。當然自己也有不少issue,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其實是因為無法表達。

華人文化/教育真的沒有在教人怎麼表達負面情緒的,這一輪也發現,啊對,因為我沒有在家庭中學過正面衝突以及儘管衝突但還是愛著彼此的這件事。難怪宇宙給我這隻大笨牛來當習題(笑)。在倫敦的時候,基本上就是自己一直退一直讓然後默默地委屈和生氣加賭氣(對,這又是另外一件事:當發現自己的default情緒反應竟然和以前看過且也不贊同的方式一樣時,那怎是一個ㄔㄨㄚˋ字了得),而偶爾鼓起勇氣想要理性表述某些心情的時候,又被死牛的口才(兼以顛倒黑白的英式幽默)駁倒。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斷了好久的文字紀錄。

其實中間都有過各種胡思亂想,也都有在腦中編寫,但經常卡在一件事情上:是寫給誰看的呢?

各種呢喃到最後不知不覺都會有個隱形聽眾的存在,影響敘述的口吻;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續報導。

等啊等啊地終於到了十一月十五日,去到辦公室,沒有回音,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關於新加坡工作的話說從頭。

其實本來是希望一切確定之後再正式公告,只是(被)拖了好久。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會繼續報告。

這一個月來關係好像真的有進步,且雙方都有感覺到。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