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靜坐都是不一樣的。我想是因為每次靜坐的時候,自己的狀態都是不一樣的。
唯一不變的大原則,就是保持呼吸,然後觀察自己體內發生的一切,然後隨著呼吸去感覺察覺到此時此地需要看到收到得到的一切。
呼吸。可以很簡單就從自然的呼吸開始,通常自然呼吸的時候,不會吸滿氣,也不會吐盡。每次的呼吸,都盡所能地維持著均勻穩定,每次呼吸,都再稍微放慢一點速度,再吸得深一些。每次一點就可以了。有時候會有點躁,心跳莫名有點快,那就跟著心跳的速度來,跟著身體的感覺走,輕輕抱著這不知道是什麼的感覺一起呼吸,可能就會發現呼吸和心跳自己就漸漸平緩下來了。當身體自然想要改變呼吸的速度、節奏或是方式,也一樣跟著身體的感覺走,可以用鼻子或是嘴巴吸氣或吐氣,可以吸飽吐盡,想要的話也可以一口氣吸或吐,也可以不刻意讓呼吸變深而讓它自然的反覆觸碰到某個地方。然後就是持續去體驗身體裡面產生的所有變化。
如果發現自己有點亂掉,被想法或是感覺帶跑了 -- 所謂的帶跑了,大體上是被想法和感覺佔據了全部心神(的感覺),感覺像是被捲入風暴裡面,或是在滔天的波浪裡面翻滾。發現的時候,就只要輕輕把自己帶回到呼吸上面,然後繼續。沒有什麼偷吃步的方法(笑),就是一次一次把自己帶回到呼吸上。
有時候可以觸碰到內在的靜,呼吸像是浪一樣輕輕的打在身上,跟著呼吸一起輕輕的膨脹收縮(我腦中出現的每每都是ibook休眠狀態時那很催眠的白色微光)。身體裡面可能有種熱感,或是麻感,感覺內在空間慢慢地膨脹,或者像是深深地沈入水裡的感覺。就這麼在一吸一吐之間,感覺平靜和滿足。有時候是幾秒鐘,有時候是幾分鐘,有時候是斷斷續續進進出出。也是有帶不回來的的時候,或者說沒法完整把注意力帶回來。那也沒關係。就接受這是此時此刻自己的狀態,然後一樣繼續呼吸(即使呼吸短促淺薄),一樣觀察體驗自己的狀態(即使是狂躁混亂和不舒服)。
能夠感覺到放鬆和平靜自然是享受的。陷入想法情緒或感覺的時候自然是不舒服的。不過即使是後者,也是很好的。有的時候是不知道原來有這些想法和情緒壓在某處,或者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 -- 知道總比不知道好,知道/意識到絕對是第一步。二來,正是透過這樣一次一次的察覺和盡其所能地應對,發現的速度可能會變快一些,讓呼吸平緩的時間可能會再短一些;或者也可以這樣說,一次一次地,會愈來愈知道遇到各種狀況的時候,可以怎麼應對自己。此外,遇到的這些不舒服都是來自內在的小使者,都是一個契機,都表示我們有機會可以往下探索,找到源頭。
持續呼吸,保持覺知,就像是同時在鏡子的裡面和外面,同時是台上的演員和台下的觀眾,同時是小說的主角和讀者。全然感受的同時,又能夠超然地觀著。
其實是想要把自己靜坐遇到過的情況平鋪直敘地表述出來 -- 即使每個人的風格與方式都不同,還是想覺得把自己的經驗攤出來或多或少或在某個時候會對某些人有幫助的吧,畢竟除此之外,沒有人可以知道另外一個人的靜坐體驗是什麼,也所以很容易會懷疑自己做得到底對不對並且在遇到困難時特別地孤單或是覺得自己不好吧。我在比較前期也會因為某天的靜坐沒有很進入狀況而失望,不過一次一次體驗到想法感覺浮出然後自己慢慢褪去,一次一次在想法感覺裡面一點一點地發現自己內在的黑洞並且一點一點地化解,我也才慢慢理解,這些不舒服和靜一樣珍貴。我想表達大概是「如果有這些感覺是很正常的」,以及「正是在這些起起伏伏和進進出出之間,你會慢慢地愈來愈能了解自己」。不過雖然想要的是平鋪直敘的效果,這樣一一描述出來,反倒很抽象似的。
那麼再次簡言之:至少目前我是這麼想的,何謂好的靜坐並沒有單一答案。可以感覺到自己就是宇宙,和萬物是一體 -- 這境界我還沒有體驗到過,但我想就這麼一點一點地把自己清理整理得透徹,這麼一步一步的剝掉這個人生遊戲所給予的種種設定,就是和最真實的自己團聚的必經之路吧。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論感覺到了什麼,請持續保持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