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候,我家兄長提醒的,而那也是他曾經被提醒的:記得那只是故事。
--------------------
其實我從小就愛看故事。不管是漫畫、小說、電影、影集、劇場,後來發現對我來說都只是不同的形式(當然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獨有的魅力),但骨子裡,我在追求的是某種人性光輝的精彩描繪,追求的是讓我背脊發麻的感動。
因為對我來說,故事裡面有好多真實的掙扎,好多真實的衝突,所以有好多學習,好多精神的體現,好美。
--------------------
「那只是故事」。忘記在何時何地,但更早之前也聽過這個提醒。但當時我應該是還沒有收到過這輩子以外的資訊,當時的理解大致在於「不管曾經是什麼曾經是誰,總之那已是過去,不要眷戀不要緊抓不放,還是要回到現在這個現實」。
再後來的家排初體驗,第一次知道與前世和平行宇宙有關的訊息,當時的理解則再進一步:
「不論曾經扮演過什麼角色,最終也還是要回到現在的這個意志這個角色,就算某個人曾經是絕代大師又如何呢?現在這個人生所要面對所要學習的並不會因此就能閃躲得了。只是因為曾經的發生,所以留下了一些特質一些影響和一些挑戰,這個看見我想意義還是在於幫助我們理解功課,該怎麼面對該怎麼練習還是得照做。」
到了現在,希塔的挖掘愈來愈多地出現了之前集數的角色與故事。真的有體驗到完全不同的角色的悲喜,也真的有從故事中看懂遺留到這一集的東西,也有從看見中或多或少地改變了這一集的設定。
在這個時候,再次被提醒「都只是故事」,其實頗為有趣。
--------------------
印象中兄長說,就像牌卡一樣,其實可能只是某個載體,是讓個案可以投射某些東西在其上,不一定真假。
我咀嚼了一下,感覺很有道理。
不過,故事是真是假有很重要嗎?我自己也認真想了想。目前暫時的結論是:
不管是紀實故事或是寓言故事,不管真的曾經是那樣,還是只是象徵和比喻,我想重點之一在於 moral of the story:故事的寓意,或者以希塔/出生前靈魂計畫來說,靈魂幫自己設計這一次一次的體驗,是想要學習什麼呢?
而重點之二,我想就是讓劇中人解脫。很常發現是這些角色像是凍結在或是無限迴圈在某個場景之中,所以也凍結在或是無限迴圈在某些情緒和痛苦之中。以希塔的觀點而言,幫他們釋放這些情緒,幫他們找到學習並且完成學習,角色也就不再需要困在那個場景之中了,不再需要苦苦尋找作者才能擁有個結局了(完全是個劇場梗,不必太在意,又雖然引用在這裡,並不算是百分百適切 :p)。
而這些角色與故事可能是紀實類也可能是寓言類,發現這個觀點對我自己來說其實也有種解脫感 -- 因為就不用去糾結到底故事的「細節」是不是真實與正確的,需要聚焦的,只是故事反映出來的「狀態」是否是真實與正確的,需要聚焦的是 the moral of the story,以及讓劇中人解脫。就像這陣子陪不同個案看到的大象與熔岩巨人,不論他們是哪種故事,確實都帶來了重要的訊息,也確實都是當次療癒的重要轉折點。
--------------------
不過看到的東西是比喻與否確實目前還不大能夠分辨,或許有一天可以,或許能夠分辨與否,有一天也會理解其重要性吧。
然後突然有一個有點期待未來能夠找到答案的觀點:
如果凍結在每個時刻的自己是我們這個意志的內在小孩的話,那凍結在不同輩子的自己,是不是也能算是靈魂的內在小孩呢?
親愛的每一集的我自己啊,讓我們繼續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