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堂課中,做了n次練習,很多的細節其實模糊了,但來為印象特別深刻的幾個發現和線索留下紀錄。
【與第四界連接】爹:關於選了一個跟他一樣會躁怒的老公
連上後,同學很快就帶回答案:這一些都是舊的信念的反射,只要清掉就沒有問題了。我自己感覺了一下,想到這或許也和我對父親潛藏的依賴有關。爹回說:當然可以放掉這份依賴。然後因為針對這個主題,說到這裡好像沒什麼好說了,我突然福至心靈,問:「雖然我們父女一場,但其實沒有什麼相處的緣分。覺得我這個女兒如何呢?」事後想想實在是天外飛來的討拍,但討拍出乎意料值得。同學說,爹是一種自豪驕傲到不行的感覺,回了一串「我女兒棒到不行」意思。聽到我整個甜滋滋,那種我幾乎沒有體驗過但常看到的,小女兒的甜蜜感。原來我也一直帶著這個沒有被滿足的、被爸爸稱讚的渴望啊。後面幾天,我也在睡前上七練習一直提醒自己,我可是爹的掌上明珠,提醒自己,我知道被視為珍寶是什麼感覺。
【與第五界連接】高我:莫名變成關於小孩
一開始是問另一件事,但高我直接丟了一句:因為你不想生小孩啊。我頓了一下,問:但我自己覺得我原則上是想要的啊。高我說:我會想要有小孩,是因為想要療癒內在小孩,但我其實還沒準備好要面對以及負起母親的責任。說我並不相信自己會無條件被愛被支持,而現在的伴侶關係,也是「不被愛」的顯化。在我有點啞口無言(噗)的時候,高我很好心地補充道:不用著急,我已經開始療癒自己,會慢慢療癒到那個部分。透過靈魂家族的愛和支援,我會逐漸學習到這些。我學會好好愛自己之後,就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挖掘】關於全身痠痛
印象中至少是從幼稚園就開始的毛病。在被問到全身痠痛有什麼好處,在「可以去按摩、可以休息」等回答之後,突然自己蹦出一句「可以感覺得到身體的存在」,同學往下問,發現我有一種似乎是對於全身癱瘓的恐懼。做了肌肉測試,發現存在遺傳層、歷史層和靈魂層。同學的下載有幾句我很喜歡:學到可以不用透過不舒服才可以接受別人的照顧,學到如何接受無法控制自己的一切。
【挖掘】關於牙齒不好
自己的第一直覺是這和自己的攻擊性有關,或說是無法接受自己的攻擊性。在被問到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到的是國中有一段時間頻繁晚自習請假去看牙醫,印象中國中好朋友之一會陪我一起。稍微在問答中繞了一下之後,我突然想起很久沒有想起的一件事:和這個朋友好起來之後,有一段時間滿享受跟她一起牙尖嘴利,一起漫不在乎,而那時候有同學跟我說,她覺得我變了。雖然不太確定具體的時間點,但記起這件事感覺是個重要線索,也帶到一個很核心的問題:我很喜歡自己的溫柔和善良,我也相信是真心真誠的,但是不是自己也緊抓著溫柔和善良而侷限了自己的強勢和淘氣邪惡呢?
【挖掘】關於聰明就是自以為是
雖然自己這麼說有點欠打,但我知道我算是滿聰明的,對很多事情的直覺判斷也經常是正確的,但即使是如此,一直都會隱隱有一種,這樣是不是不對?我是不是自以為是了?除了是自我懷疑,似乎對於自己為是這件事,有一種難言的抗拒和排斥。往下挖掘,第一個出現的是阿公年輕時投資失敗的事情,影響了全家的愧疚感,以及之後想要嘗試更多但卻用力克制自己用力小心謹慎的疲累。太聰明是危險的,自以為是是危險的。後面又感覺到某個守城將軍的祖先,一種「能力愈強責任愈大,能力好要用責任和孤獨來交換」的信念。原來我對於聰明這件事是有某些沈重的枷鎖的。
【挖掘】關於對一個切割的朋友還剩餘一些小糾結
最記得的是法則給的提示:「就只是不同鏡面折射出不同的成像」。啊,原來如此,我不喜歡對方的鏡子成像,但那就是對方的鏡子,只是這樣而已。不想要違背自己的心意去 validate 那些成像,那就退出映照範圍,也只是這樣而已。
【挖掘】關於無法自拔的熬夜
印象最深刻的是造物主的回答:「其他人的存在同時是存在也不存在」。或許我們其實都是在演獨角戲,只是很多其他人投了個分身 NPC 來陪玩,也是靈魂收集各式經驗的方式吧,NPC 是他們也不是他們。我們各自世界的核心終究是只有自己,之前學到的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過了這兩三年原來自己有點忘記了,要好好提醒自己,要讓全身細胞都記起那種感覺。
【挖掘】關於對伴侶的怨恨、對不願意快樂的人的厭煩、對自己允許這樣被對待的懊惱、對於讓伴侶一起變好的不甘願
伴侶關係,好了幾年又壞掉的老關卡,也是這次上課主要想要聚焦的課題。我理智都知道一切都應該回到自己身上,但一直就在類似的狀況中動彈不得。
四堂課中,反覆地用不同的角度挖掘了幾次,前期自己的卡關也把練習夥伴繞得團團轉(感謝同學們的支持)。簡單來說,裡面有很多「我需要犧牲、需要拯救他人」、「把心力放在自己身上是自私的」、「寧可他人對不起我,我也不可以對不起他人」、「這些問題可以讓關係更緊密,讓我可以不離開」、「讓自己過得不好,因為比別人過得太好會有愧疚感」、「我曾經給過承諾,而這樣的痛苦可以證明我有在努力實踐承諾」、「害怕自己受傷」、「太投入會太多糾纏不利於修行」、「這樣的苦痛煩惱才有人間煙火味」等或新或舊的信念,四個信念層次都有。
而往更高層次連接,也得到一些有意思的提示:「家族中不乏這樣一強一弱的組合,已經這樣你推我我打你地糾纏很多回合了,要學習的是平衡」、「只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放輕鬆,成也是緣分,不成也是緣分」、「回到自己,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為自己而活」。
挖掘結束的當下,都會有變得輕盈的感覺,有一次還有種解放到很想要奔跑大叫。不過隔天或隔幾天,就會有一種糾結感又慢慢浮上。我知道這是還有更深層的信念還沒有被發現。課程中間與結束後有陸陸續續再自己挖掘,發現了像是「不可以違背承諾」、「太簡單就得到是作弊」、「不相信如果我專心為自己那其他人/存在會接受會為我高興」、「我(因為曾經犯錯傷害很多人)不值得過得好」等自己都忍不住挑眉但是帶來的情緒卻都很真實的信念。
不過對於拯救他人有一個有趣的體會:不管是不是曾經給過承諾的對象,幫助別人不應該是 KPI,不是要不擇手段使命必達的目標,而應該是 OKR,是當實現了「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這個 Objective 之後,自然會發生的 Key Result -- 畢竟,我們不會知道真正能夠幫助到別人的方法是哪一個,搞不好只是扶他一下,但也搞不好是打他一巴掌(笑),但不管是哪一種,都不是基於「要幫助對方」而做出的選擇,而該是「因為忠於自己的本心因為好好愛自己」而自然發生的結果。
其實知道還沒挖到底,從創世之初到現在的我呀,我們在逃避什麼呢?
嗯。療癒真的是一層一層一階一階的啊,之前學習到的療癒完的過個一兩年又壞掉(噗)真的不是哪裡有問題,我想就只是宇宙覺得準備好再更深入再繼續 level up。畢竟會來這一遭就是因為功課還沒做完。都只是過程,只是在路上。
從創世之初到現在的我呀,我們一起繼續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