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切的開始。
約一年前,大衛問我是否有打算到英國去,
我答,雖然嚮往倫敦的藝文環境,但實際上畢業三五年內不大可能,
畢竟倫敦環境很競爭,我初畢業工作經歷不足,存款也難支撐太久。
我接著笑說,現在到英國旅遊六個月免簽,
其實可以拿旅遊簽去面試找工作,時間到了未果回來就是了。
他說,好啊,如果是這樣的話,妳可以跟我住。
you can stay with me.
從這句話開始,對於去英國的討論逐漸變多,
半說笑半認真,知道那是我們繼續維持關係的前提。
時間愈來愈接近,壓力和疑慮也愈來愈多:
只是為了知道關係的走向而捨下親朋好友與環境,這樣對嗎?
除了關係之外,我這一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我想要用哪方面的工作實現自我呢?
我能賺到多少錢,能夠養活自己,甚至能夠找到工作嗎?
最後做了個翻桌的決定:不想了,就去吧,去了就知道了。
you can stay with me. 有兩件有趣的事情可以講。
其一:幾個月前我提到,這是一切的開始,大衛卻說不記得了;
原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充滿著自以為是的誤解嗎?
我以為他是以玩笑掩飾他的情意和心意,
那我以為的情意和心意也成為這個決定的理由之一,
不料那根本不是有意識的語言,是遺忘在記憶角落的普通話語。
這並不改變我想要妳來的心情,他說。
或許是這樣沒錯,但是當下有種難以言述的掛懷。
其二:大衛這之間陸續都有提到,他想要買房子或不再分租。
如果那本來就他的計畫,同住一段時間對他而言不會是額外的負擔,
對我而言,省下房租就表示可以賺到好幾個月嘗試的時間。
這之間因為全球不景氣,股市不振,
存款都在yahoo股份的大衛還在等待時機,一直沒有動作。
昨天他說,他理解我想回饋我娘,也願意先出房租,但是等我有了工作,
他預期我會先以付房租為主,再考慮還我娘教育費/養老基金的事情。
我表達驚訝,說以為他本來就會搬出去,我只是順便,不會是負擔,
而如果是為了我而搬,他選擇的可能會是我本來就付不起的地段與大小。
最後我說,等找到工作,要付全額也無妨,只是錢花完了還是得回台灣。
本來以為這個發展很順勢,原來並沒有那麼自然而然。
如果是這麼刻意,那我又想怎麼做?我想讓他做到什麼地步?
you can stay with me. 我自以為而他遺忘的這句話,是一切的開始。
- Jun 30 Wed 2010 16:51
you can stay with m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