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會不經意發現語言的祕密/訊息/哲理,然後自顧自地high。

高中的時候,突然發現「如假包換」的意思:
如果是假的,一定換給你----以這種有點迂迴的方式來表達「一定是真的」。
雖然現在說起來挺沒什麼的,然當初驚覺時,的確非常興奮與激動。

這兩天的新發現,則是:「愛生氣」與「for fuck's sake」。

根據《活出全新的自己》(by張德芬):
「如果你不斷重複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說,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
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係,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
很悲慘痛苦....那麼,你就是每天都在重複地位那張神經網路接線和整合。這
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當我們在身體層面或大腦層面產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組
裝一種化學物質,叫做『胜肽』,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被
細胞周邊的上千個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對某種胜肽有了特定的
胃口,會產生飢餓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
的需求想要去發脾氣(p70)

既然細胞習慣了這種胜肽,如果我們不餵養這種胜肽給它們的話,我們的生
理需要會促使我們做出種種行為,放射種種能量的波動的頻率,讓能夠產生
這種胜肽的事件發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先是有對胜肽的需求,而我們的大腦在選擇有限的兩千個位元資訊的時候,
就會過濾資訊,而製造了各種符合我們細胞想要的思想、念頭,而這些能量
的波動,會吸引和它震動頻率相同的東西過來(p118)

所以,對某種特定胜肽的需求,會造成我們對一些事物的自動反應....某條特
定路線的神經網路就已經架構好了,所以遇到狀況的時候,我們不假思索就
會自動做出反應。我們載重多姿訊、現象、狀態中,過濾出能支援我們、產
生我們需要的胜肽的信念和想法,然後深信不疑(p125)」

根據這個理論(希望沒有斷章取義也希望沒有詮釋錯誤啊),
情緒模式會讓我們對於某種情緒有生理上的癮頭,「渴求」那些情緒和感受。

這麼說來,中文「愛生氣」這個表達法好有道理啊!
愛生氣的人是真的「愛」生氣呢,因為身體細胞就是對那胜肽上了癮啊。

是不是、是不是?

英文有個「for fuck's sake」的表達法(是大衛生氣時最愛的咒罵語之一)。
for something/someone's sake 意為:為了某事/某物的緣故,或看在某某的份上。
這個字延伸出另一個慣用語:arguing for the sake of argument,為了辯而辯,
當然同樣沿用句式可以變換動詞,例如:為了說而說。
啊啊,順著這個邏輯與上述的理論想下去,for fuck's sake不是也很有道理嗎?
因為細胞讓你產生了對此情緒的生理需求,所以會為了生氣而生氣。

是不是、是不是?

語言之中、象徵之中、慣用語之中,真的有好多玄妙的哲理啊,
發現的時候會非常興奮,是不是表示成為譯者是很合適的選擇呢?

分享發現之餘,也順便提供書中提供的解法:
「我看見我在尋求xxx的痛苦感受,
我全心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p130)。」

看見、接納、然後放下,因為你不是你的情緒:
「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
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臂不是真正的覺者。
情緒反反覆覆,卻影響不到內在的我。
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己的情緒(p119)。」

啊哈,這廂也還在修煉中啊。一步一步來,加油吧,我自己。

ps 希望有興趣的人能夠直接把書找來看,這樣最準確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aomixmi 的頭像
    miaomixmi

    mi在路上

    miaomix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